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進霍城縣薩爾布拉克鎮拜斯鐵烈克村,村黨支部書記董玉華的身影便出現在了村道上,遇到出門務農的村民就駐足聊上幾句。
“從村民的視角出發,便于查找工作的不足,問需于民,才能明確奮斗的方向?!泵刻焐习嗲跋仍诖謇镛D一圈,是董玉華上任以來,日復一日堅持的治村“良方”。
村民微信群“家庭嗨聊基地”里不時有消息提醒,打開來看,原來是“95后”村級后備力量黃雪龍在推送庭院花卉種植小妙招。村民看到消息后紛紛回應,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好不熱鬧。私下里,村民都夸贊黃雪龍,他從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的“毛頭小子”已成長為庭院整治的“大管家”。
自“美麗庭院”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董玉華便把此項工作交給黃雪龍負責,給他“壓擔子”。主動與他結成幫帶對子,依托每周三“師徒走訪日”,帶著他入戶走訪實地指導庭院整治,手把手傳授群眾工作經驗,使其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今年5月,黃雪龍成為了村委會主任。
幫帶后備力量
為確保村干部隊伍后繼有人,董玉華從返鄉大學生、致富帶頭人等優秀人才中儲備6名村級后備力量,建立“N+1”結對幫帶機制,理思路、教方法、傳經驗,選派參加州、縣兩級培訓班,從黨性、思想、能力等多方面持續提升素養。目前,5名村級后備力量進入了村“兩委”班子,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4歲,有效優化了村干部隊伍結構。
“通知各片區巷道長、網格員還有村民代表,請大家半小時后到村委會會議室參加村民大會?!背繒偨Y束,董玉華緊鑼密鼓地安排下一步工作。
拜斯鐵烈克村長期以傳統種植為主,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村民缺乏種植技術且習慣于“單打獨斗”,增收困難是擺在董玉華面前的現實考題。
為了盡快“破”題,董玉華邀請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來村調研,經反復論證并召開村民大會征求民意后,決定通過種植制種玉米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了解玉米采收情況
“制種玉米固然是好,可我和老伴年齡大、身體欠佳,種16畝地力不從心,這可如何是好?!?4歲的村民阿巴士·義明江犯了難。董玉華了解情況后,開始琢磨尋求“抱團發展”,產業振興的脈絡逐漸清晰。
依托縣財政局駐村工作隊牽線搭橋,董玉華帶領村“兩委”引進寶利豐達科技農業有限公司,投入450萬元打造2300畝制種玉米種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運營模式,引導187戶種植戶以土地入股,帶動100名村民到種植基地季節性務工,多途徑增加村民收入。
為提升村民種植管理水平,董玉華邀請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種植基地開辦“田間課堂”,從育苗、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指導培訓。一年下來,種植戶戶均增收1.2萬元,村民季節性務工月收入6000元。
同時,董玉華帶領村干部清理村集體土地1280畝、草場2萬余畝,率先在全鄉安裝滴灌設施,使土地每畝租賃價從350元提高至850元。2021年底,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88萬元。
為了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董玉華爭取項目資金80萬元,在村里建設9290平方米文化廣場,搭建舞臺,購置音響、道具等設備,動員有特長的16名村民組建文藝隊,引導村民自編自導自演小品、舞蹈等節目。如今的拜斯鐵烈克村,看得見的村容村貌在悄然變化,看不見的文明新風已浸潤心田。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董玉華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歇。他將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團結帶領全村各族群眾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伊犁州“訪惠聚”辦公室 鄒洋、楊西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