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在新疆,做好民族工作意義重大,關乎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講好新疆故事,理直氣壯宣傳新疆社會穩定的大好局勢、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敝v好民族團結故事是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更加深入人心,不斷夯實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的有效手段,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文化潤疆的應有之義。
解決“對誰講、誰來講”的問題
講好民族團結故事,首先要明確故事“對誰講、誰來講”的問題。
在“對誰講”這個問題上,應廣泛拓寬受眾面,讓民族團結故事飛入千家萬戶,滋潤各族群眾心田。
少年兒童、青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對其加強民族團結教育,關乎國家的前途與民族的命運。應結合大中小學生特點,把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研學活動與當地紅色旅游景點相結合,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講好民族團結故事。
廣大干部職工是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推動者、積極實踐者,面向干部職工講好民族團結故事,要多講發生在身邊的故事,營造一種熟悉、親切的氛圍,增強干部職工的認同感、自豪感。
基層農民群眾是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力量,應鼓勵以口述史的形式,用方言、土話面向農民群眾講好民族團結故事,以喜聞樂見、接地氣、有溫度的故事感染人。
在“誰來講”即主講人方面,要讓各行各業的人都參與進來。不同的人眼里有不一樣的故事,不同人講述的故事更加多姿多彩。
宣傳隊伍是講故事的主力軍。宣傳思想干部要增強“四力”,說群眾聽得懂的話,拍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視頻圖片,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民族團結故事更接地氣、更聚人氣。
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師隊伍是關鍵。要用好新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成效,把講述紅色故事與民族團結故事結合起來,以案例、視頻、參觀體驗等感性認知方式,引導各族學生增強“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新疆怎么樣,祖國大家庭好不好,新疆各族人民最有發言權。這些年,新疆故事講述者的隊伍不斷壯大,從黨員干部、學校教師到博物館講解員、旅游博主、網紅等都從不同角度講述新疆故事,展現魅力無窮的新疆,展現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各族人民交往交流、團結奮斗的生動圖景。由此可見,講好民族團結故事,有熱情、有能力者皆可為。
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各級黨組織要發揮引領作用。黨的地方組織要起帶頭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或回信中引用了耳熟能詳的民族團結故事,為各級領導干部講好民族團結故事提供了指引。黨的基層組織應整合相關資源,建本土民族團結故事庫,帶動本地區各族群眾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各黨支部、黨小組、黨員要把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為重要任務,深入農村、社區,與群眾打成一片,講好民族團結故事。
解決“講什么、怎么講”的問題
講好民族團結故事,要把準傳播規律,弄清楚“講什么、怎么講”。
講好民族團結故事的核心是“講什么”。一個好故事,勝過一打道理。重大典型故事彰顯時代發展變革中的偉大民族精神,群眾身邊的點滴小事體現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的血脈相連;當下故事折射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的成就,歷史故事則揭示中華民族久經磨難而不衰的奧秘。
要講好典型故事,也要講好點滴小事。典型故事,具體來講就是典型人物典型事跡,比如拉齊尼·巴依卡義無反顧救人犧牲的故事,比如劉虎豁出命來也要讓群眾喝上“幸福水”的故事,這些故事感人至深、直抵人心,讓人們從中受到教育,在心靈深處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講好點滴小事就是要將講述視角細微化、身邊化,比如講好駐村干部與各族群眾心連心的故事,講好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的故事,將身邊故事與切實體驗結合起來,讓各族群眾在熱氣騰騰的生活中感悟民族團結真諦。
要講好當下故事,也要講好歷史故事。講好當下故事,重點是要闡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時代意義。比如“七一勛章”獲得者、邊境線“活界碑”魏德友的故事,比如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庫爾班·尼亞孜的故事,這些故事具有強烈感召力,匯聚愛黨愛國正能量,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在新征程上團結一心奮力建設美好新疆。歷史故事,是我國各民族形成守望相助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有力見證。比如在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發生在湖南省汝城縣沙洲瑤族村“半條棉被”的故事,比如抗日戰爭時期新疆各族群眾竭盡全力支援抗戰的故事,這些故事生動再現了各族人民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歷史事實,增強了各族人民的歷史自信和歷史自覺,激勵中華兒女團結攜手、共同奮進。
講好民族團結故事是時代要求,“怎么講”是一個科學問題。
一是要體現唯物史觀。這是講好民族團結故事的方法論。人民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就要堅持唯物史觀,結合實際,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構建起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圖譜,使之成為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二是要體現文化認同。這是講好民族團結故事的根本遵循。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中華文化認同的內容包括三個層面,即各民族的自我認同、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認同、中華民族層面上的一體性認同。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是要體現“三個離不開”思想。這是講好民族團結故事的核心要義?!叭齻€離不開”是我國民族關系的真實寫照。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就要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動人故事傳揚四海,促進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四是要體現黨的民族政策。這是講好民族團結故事的重要內容。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就要讓黨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解決“傳承好、弘揚好”的問題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命線。將民族團結故事傳揚天下,將民族團結精神傳承好、弘揚好,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提高國家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團結統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和滋養著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核和思想精華。
將民族團結精神傳承好、弘揚好,要從中華優秀典籍中挖掘民族團結故事的精粹。典籍是故事得以傳承的基礎與保障。我們要用好大數據,把其中具有傳播價值的故事篩選出來,深化民族團結故事庫管理,并運用各種新媒體手段在全社會推廣傳播民族團結故事,充分發揮民族團結故事的社會價值,最終實現人民群眾的自覺傳承。
將民族團結精神傳承好、弘揚好,要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潤化滋養功能,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大力推動民族團結故事的創新表達。一是闡發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從中汲取思想精華,比如舞劇《五星出東方》就反映了新疆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結成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事實。二是要加強對民族團結故事的再創作,比如電影《平凡英雄》,講述了為救治和田斷臂男孩的一次陸空接力極限救援故事,讓人們從中深深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血脈深情,從內心生發出“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的堅定信念。
我們要將好故事傳入千家萬戶,讓民族團結精神永放光芒。不斷構筑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就能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堅信,“各民族大團結的中國一定是無往而不勝的,一定是有著光明未來的”。
(作者系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